2026 天津铸造展:以绿色智能为笔,绘就铸造产业升级新蓝图

2025-08-04

当 “双碳” 目标成为全球产业转型的共同命题,当智能制造重构传统工业的生产逻辑,铸造 —— 这一支撑装备制造业的基石产业,正站在从 “粗放制造” 向 “绿色智造” 跨越的关键路口。2026 年 3 月 18 日至 21 日,国家会展中心(天津)将拉开第 22 届天津工博会之铸造展的大幕,以 “绿色” 为墨、以 “智能” 为笔,邀全球行业力量共绘铸造产业升级的全新蓝图。

IMG_20230619_111651_proc.jpg

绿色为底:从 “高耗” 到 “低碳” 的技术革命

铸造产业的 “绿色转型” 绝非口号,而是渗透在从熔炼到回收的全链条革新中。本届展会将集中呈现一批改写行业能耗标准的硬核技术:

低碳熔炼技术:参展企业带来的电弧炉余热回收系统,可将熔炼过程能耗降低,氮氧化物排放量控制在 50mg/m³ 以下,远超国家*新环保标准;

再生材料应用:某头部企业展示的砂型铸造再生砂闭环系统,能将旧砂回收率提升,减少天然砂开采的同时,降低铸件表面缺陷率至 0.5% 以下;

清洁生产工艺:零排放压铸单元通过集成真空压铸与废水循环处理技术,实现生产过程 “零污水、零废渣” 排放,为汽车轻量化铸件量产提供绿色方案。

这些技术不仅回应了政策对 “减碳” 的要求,更通过降本增效为企业注入可持续发展动力,让 “绿色” 成为铸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标签。

智能为锋:从 “人工” 到 “数字” 的生产重构

如果说绿色是产业的 “底色”,智能则是激活升级的 “引擎”。展会现场,智能化解决方案将展现铸造生产的未来图景:

全流程数字孪生:某设备商推出的铸造车间数字孪生系统,可实时映射造型、浇注、清理等环节的生产数据,通过 AI 算法优化浇冒口设计,使铸件合格率提升至 99.2%;

机器人柔性产线:搭载视觉识别的铸造机器人工作站,能自动完成复杂铸件的打磨、检测工序,生产效率较人工提升 4 倍,且精度控制在 ±0.02mm;

工业互联网平台:针对中小铸造企业的 “云端工厂” 系统,可实现设备联网、数据分析与订单协同,让小批量多品种生产的交付周期缩短 30%。

智能化的渗透,正在打破铸造业 “劳动密集、效率低下” 的刻板印象,推动行业向 “精准化、柔性化、高效化” 转型。

合力成卷:政企产学研共谱升级篇章

一幅完整的产业蓝图,离不开全链条的协同发力。本届展会不仅是技术展示的舞台,更是资源对接的纽带:

高端论坛碰撞思想:“绿色智能铸造国际峰会” 将邀请中科院院士、跨国企业技术总监等大咖,围绕 “氢能在铸造加热炉中的应用”“AI 驱动的铸造缺陷预测模型” 等前沿话题展开辩论,破解转型痛点;

供需对接精准匹配:针对汽车、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的 “铸件采购专场”,将组织主机厂与铸造企业面对面洽谈,预计促成超五十亿元的合作意向;

人才与技术对接: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展区将展示 3D 打印砂型、新型孕育剂等多项实验室技术,通过 “校企合作签约仪式” 加速向产业应用落地。

从技术突破到资源整合,从理念碰撞到商业落地,展会正以平台之力推动 “绿色智能” 从概念转化为可操作的升级路径。

2026 天津铸造展的启幕,恰逢中国铸造业 “十四五” 规划收官与 “十五五” 规划谋篇的关键节点。当全球行业目光聚焦津门,这场以 “绿色智能” 为核心的盛会,不仅将展示当下的转型成果,更将锚定未来 5 年的发展方向 —— 让每一项技术创新都成为蓝图上的精准笔触,让每一次合作对接都成为产业升级的扎实步伐。在这里,铸造业的未来已跃然纸上,正等待全行业共同落笔,书写从 “制造大国” 到 “智造强国” 的新篇章。


分享